戒律
一、何謂戒律?
「戒律」,就是防止佛教徒邪非之法律也。
先了解戒律的四相:
戒法—是如來所制定的律法。
戒體—領納戒法於心,生防非止惡之功德。
戒行—隨著戒體而如法動作是戒行也。
戒相—其行止的差別,戒有五戒、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之分別。
由此,我們即可明白:「戒律」的功用,正是防非止惡的功德。(蓮生活佛文集第81冊第85頁)
二、何謂戒律的功用?
蓮生聖尊認為其功用有三:
1、遠離一切邪惡非法。
2、攝善聚福證悟如來。
3、利樂一切有情。(蓮生活佛文集第81冊第86頁)
三、為什麼在密教,認為「戒行」是獲得修煉成就的第一要素呢?
密教的戒律,應該比顯教更嚴格。(蓮生活佛文集第97冊第95頁)
密教不但重傳承,尤重戒行,認為戒行是獲得修煉成就的第一要素。續部中說,修密法若不具備戒德,不但得不到任何成就,反而會生遭惡報,死墮永無超脫的金剛地獄。(蓮生活佛文集第134冊第176頁)
西藏密宗格魯派,黃教,是很重視戒律的,因為只有戒律清淨,你的修法才能夠有實際上的相應,這是從戒律來的。
你屢次犯戒,這樣子怎麼有可能修法會有相應呢?(佛法縱橫談三第194頁)
在金剛乘中,當弟子的要接受純淨的教導,不要自我妄為,這是保持了佛法的清淨,也就是身的清淨,口的清淨,意的清淨。(蓮生活佛文集第97冊第139頁)
佛教的戒律,主要是讓佛弟子避免惡習性的「沾染」。
「守戒」可以避免惡習性的「沾染」,如果不沾染惡習性,心就比較容易入於禪定,所以「守戒」是非常重要的。(蓮生活佛文集第117冊第56頁)
四、簡述密教最基本的二個戒。
真佛宗的弟子皈依一定要守五戒,這是所有佛教行者都應守的。
密教應先守二個戒,
一個是事部戒,即「事師法五十頌」,即如何承事上師,
再來就是「密教十四大戒」,屬行部戒,這是屬於密教最基本的二個戒。(虹光大成就6第107頁)
五、為什麼學習密法,必先熟讀馬鳴菩薩的「事師法五十頌」?
佛法的本身,是重禮儀的。「事師法五十頌」是講:學生如何來恭敬上師的禮儀。
皈依的弟子要如何才算合於皈依的本份。(蓮生活佛文集第46冊第92∼93頁)
在皈依前,就要好好去瞭解上師,平時「視師如佛」才對。(蓮生活佛文集第97冊第95頁)(註:文中的「上師」是指根本傳承上師。)
社會的秩序由法律來維持,佛教的法由師徒之間的「事師法五十頌」來維持。(蓮生活佛在一九八六年八月二日於美國西雅圖雷藏寺開示)